新疆花城伊宁旅游ID:xjhcynly 作者/李晓寅 伊犁的冬天漫长而严寒,每一场大雪的降临都会让我有一种陷入孤岛的感觉。白天是那样短,黑夜是那样长,雪花从天空落下,仿佛在编织一张灰蓝色的网。一切比一场雪更加令人不可捉摸,一切都在隐去,都将远离。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生活的这个小城——伊宁市。这是一个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的城市,也是一座移民的城市,拥有维吾尔、哈萨克、汉、回等不同民族,从全国各地支边而来的青年定居于此,河南、河北、广东、广西、上海、江苏……我就是其中一个支边青年最小的孩子,从小生活至此,每天走过平平仄仄的大街,穿过抑扬顿挫的小巷。这些大街小巷里,生活着与我一样的人,我们每天守着小巷两边的白杨,守着天空飞过的鸟儿,慢悠悠地过着自己的日子。特别到了冬天,寒风与大雪成了我们不出门的理由,生活变得更加慢了,我与其他人一样,慢慢悠悠地过着,从单位到家,再从家到单位,这样两点一线的日子并未让我觉得单调枯燥。蓝天、白雪、乌鸦、寒风中凋零的树叶,一切都是看不尽的风景,这里面,就包括那个在家与单位之间的纳仁馆。 这家纳仁馆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其貌不扬。可是从我在单位上班开始,它就存在着,除了制作纳仁,还兼售马肠、马肚之类充满牧区风味的食品。由于食物洁净鲜美,货真价实,生意一直非常好,已经成了伊宁市一个很有名气的餐厅了。可能是太明白自己的价值,它没有和其他店一样,搞过于奢侈的装修,也没有华丽的菜单,只是二十年如一日地存在于小巷一隅,那种平静中隐藏有一种近乎骄傲的自信,让你在与它多日不见后,仍能想起,记挂在心灵深处。 如同昨日,一场大雪后的寒冷,几乎让我窒息。我的心与双脚自然而然地将我引入这家小店。不知为什么,当我踏在这家纳仁店的水泥地面上,心也突然就变得宁静与妥帖起来。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温暖,店中央那个正在燃烧的火炉,那个在它上面咕咚咕咚着冒着热气的奶茶壶,还有坐在炉火旁边、富态又安详的老板娘,正微笑地看着顶着风雪走进来的我,她包着棕褐色的头巾,张开的嘴唇里闪着象牙色的光。而餐桌上,茶碗和餐巾纸,摆放整齐,一切都按原来的模样,一切都如同二十年前一样。大寒、小雪、行人在路上。只是,我老了。 是的,我老了。我的食欲没有二十年前那么旺盛,我的味蕾没有二十年前那么敏感,可是,当眼前这盘香味四溢的纳仁端上来的时候,一切都回到了二十年前。我的心依旧在怦怦跳动,我的眼睛依然在闪闪发光,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筷子,伸向了盘中最肥美的一块马肉。盘中的马肉酥烂鲜香,手擀面条筋道滑长,面片在盘底,块肉放在上面,中间还拌有辣子面、洋葱等调味品,一切是那样洁净、那样富有美感,吃起来又是那样鲜香四溢,余味无穷,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往事,包括二十岁那年第一次去牧区,亲眼目睹哈萨克族牧民在做羊肉纳仁之前,要举行一种“巴塔”仪式。他们把要宰的羊牵进毡房,或是在毡房门口,请我们过目和允许。这时带我们来的木哈西大哥代表来客对主人表示了感谢和祝福,然后主人才把羊拉去宰了。吃肉之前,我们都用清水洗了手,开始享受这别具风味的美味佳肴,只见主人首先把羊头放在木哈西大哥的面前,以示尊敬,再割一只羊耳朵给了我(事后我才知道,羊耳朵是给主人的孩子,或是座中的最幼者,意思是希望晚辈听长辈的话)。那天,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种风俗,还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坐在我旁边美丽的哈萨克族姑娘古丽娜孜替我拿了过来,微微笑着说:“吃了这个,就再不会和男朋友吵架了!”我坐在那里听着,心却在怦怦跳着,她,怎么就知道我和男朋友刚吵过架了? 哦,一晃,距离我上次吃纳仁,已有二十年的时光了!老朋友们,你们都去了哪里,只有我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一个人坐在这个温暖的餐馆里,享用这美味佳肴,享受这满室温暖的炉光,享受如这炉火般明亮的回忆,一切的一切,都是多么的幸福。这是四十岁的中年人才能感受到的幸福,这幸福使我产生了一种幻觉,仿佛这一切都是这盘纳仁带来的。其实不是的,真的不是的,这种宽容、平和,还有坚强面对命运挑战的心境,我想,是每一个走向四十岁的人都会有的。不过,这种领悟借助一盘纳仁的形式,向我展开了一个生命应有的存在,那就是简单、洁净,却又坚强、丰富,永远不会被命运打倒。 我爱故乡的纳仁! 来源:伊犁晚报 赞赏 长按北京治白癜风症状医院卡介苗疫苗是否适合白癜风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