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推出了海门援疆在伊宁之教育篇系列报道,今天起,我们推出海门援疆在伊宁之产业篇系列报道。“纺织之乡”南通已经形成织布、印染、制衣等成熟产业链,地处新疆西部、距离哈萨克斯坦商业中心阿拉木图约公里的伊宁县,为古丝绸之路北道驿站,具有交通区位、劳动力资源等潜在优势,两个地方的优势资源实现对接,在伊宁县打造“轻纺产业区”,条件成熟。 日前,记者来到新疆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上塔郡村,车子驶过几条弯弯曲曲的沙土小道,就到了村民先米西努的家了。眼前的一栋房子,先米西努一家住了几十年。在成为伊通公司员工前,先米西努和丈夫可从来没想过会走出村子,进厂就业。 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上塔郡村村民先米西努:老公认为女人就应该在家里面干活的,不出去赚钱的,男人挣上钱女人在家里花就行了。 先米西努的丈夫艾合买提江:我想的是女人嘛,干家务活,男人嘛到地里面去种地,所以我没有支持。 像先米西努一样,上塔郡村的富余劳动力还有多名,而整个伊宁县的富余劳动力达到了11万人,其中女性富余劳动力有4万人。如此庞大的人力资源要实现劳动力转移,对伊宁县这个边疆小城来说是个考验,整个伊犁河谷也无先例。 伊宁县委副书记、海门市副市长、南通市对口支援新疆伊宁县前方工作组组长张华:从一个农牧民转化成一个产业工人,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身份的转化,更是一次思想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就在我们新疆地区,特别在我们多民族地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而南通的家纺、服装制造产业,是国内轻纺织造产业最高水平的代名词,但也面临着生产成本高昂、人力工资居高不下、产业结构调整等新的问题。如何把南通和伊宁的优势资源对接,成了援疆干部思考的问题。 伊宁县委副书记、海门市副市长、南通市对口支援新疆伊宁县前方工作组组长张华:和我们南通的现有优势整合,整合我们新疆政策优势,中央给了新疆很多产业发展优势,我们把这些优势用起来,我想这对全国很多的企业产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伊通丝路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旭:在援疆干部的牵线搭桥下,我们因为去内地招商,接触到叠石桥的一些老总,他也是做物流,做外贸单子的,这样的话我们也是强强联合,我们两家合作起来组建了伊通服饰有限公司,双方合作非常好,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据了解,目前,伊宁家纺服装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建成,总投资1.35亿元,5万平方米15栋标准化厂房也已正式投用。伊通服饰、文普服饰、柏特娜服饰、时速科教、鹏祥华勇服装等5家企业全面入驻。而伊宁织造产业园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目前8幢厂房的主体结构已经完工,预计明年6月底一期工程能够交付使用。 伊宁县伊东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王魁:我们的目标是争取3至5年把这个织造产业园总体规划的亩的面积全部建成,建成一个疆内或者河谷内最大的劳动力转移基地,最大的坯布生产基地,还有产业援疆的基地。 海门电视台 《东洲城事》 播出时间: 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20:00 重播:23:10及次日7:20、12:45 互动话题 白癜风患者感恩中科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