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新闻界的大新闻! 年中国铁路优秀新闻作品、优秀新闻业务论文名单公布啦! 近日,中国铁路新闻工作者协会公布《年中国铁路优秀新闻作品和优秀新闻业务论文》,我局10篇作品荣获优秀新闻作品和优秀新闻业务论文奖。 它们就是: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回顾一下这些优秀的作品吧! 铁路报纸优秀新闻作品消息类:《焦裕禄精神发源地通高铁》年9月13日《中原铁道报》 向上滑动阅览 焦裕禄精神发源地通高铁 本报讯9月10日清晨的兰考,天蓝云白,金风送爽。一大早,兰考县义封乡的李改娟大妈在女儿的陪同下,早早来到兰考南高铁站,准备乘G次列车前往杭州市看望儿孙。 9月10日是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第一天,李大妈的儿子专门为母亲网购了当天从兰考开往杭州的第一趟高铁车票。李大妈高兴地说:“不到5个小时就见到孙子啦。”与李大妈一样,乘坐这趟列车的20多名旅客也满怀欣喜,早早来到车站候车。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年焦裕禄书记来到兰考的第一天,在火车站看到外出逃荒的群众直流泪。兰考人,从火车站出发,从过去的逃难,到上世纪90年代外出打工,再到现在坐上高铁探亲访友、商务旅行,铁路见证了兰考县的变迁。 兰考南站是郑徐高铁上的重要节点车站,又是兰(兰考)商(商丘)、兰(兰考)菏(菏泽)城际铁路的交会处。站房建筑面积约平方米,能同时容纳人候车。面积10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气势恢宏,是兰考县建设规模最大的广场。目前,兰考南站全天停靠高铁动车组32列,上下行各16列。在这里坐高铁,可以直达郑州、徐州、福州、杭州、西安、上海、济南、青岛、宁波、太原、贵阳等地。至郑州东站,列车运营最短时间为31分钟,至上海虹桥站的时间仅为3小时57分钟,至武汉3小时零5分,至贵阳8小时36分……高铁的开通,极大地增强了兰考作为河南省直管县的辐射能力。 “今天,如果焦裕禄书记看到兰考南高铁站开通运营准会高兴,他做梦都想看到群众幸福灿烂的笑容。”当天带队采访的兰考县电视台副台长宋耀林,遥指着焦裕禄干部学院的方向对本报记者说。他告诉记者,兰考县今非昔比,目前是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县、国家普惠金融试点县、改革开放和加强党的建设综合试验示范县、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县。“郑徐高铁的开通,必将为兰考经济的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可以想见,这里很快会成为招商的高地、诚信的宝地、投资的热地。”宋耀林说道。 兰考南站顺利开通运营也见证了铁路基层干部职工的付出和奉献。据了解,兰考南站28名干部职工于7月份培训上岗以来,积极投入开荒保洁、站场设备交接、座椅安装摆放以及行车与客运配合、站台与候车区配合演练等项工作。他们还主动与地方部门对接,做好广场引导标识规划、环境亮化美化等工作。郑州铁路公安处兰考南站派出所14名干警从3月份就到岗工作,配合郑徐高铁联调联试,做好高铁沿线和重要设施的安全防护和安全保卫工作。 评论类:《中原铁道再添创新发展新引擎》年9月13日《中原铁道报》 向上滑动阅览 中原铁道再添创新发展新引擎 “银剑”穿梭,风笛欢唱!在这个收获甜蜜果实的美好季节,豫东、皖北、苏北大地一派喜气洋洋!9月10日,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商都”郑州和“彭城”徐州,通过铁路实现了“第二次握手”。从中国的西部、中部到东部,“陆上直飞”已成现实! 郑徐高铁从开工到开通,历时近四年。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期间,多少人为之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如今,多少人又为梦想成真而雀跃! 面对郑徐高铁,我们深感,她是为履行带动经济发展的时代使命而来。郑徐高铁,可谓头顶“光环”诞生。她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后,开通的第一条高铁;是河南自贸区获批后,开通的第一条高铁。她还是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实现两万公里的“里程碑”,是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中关键的一“横”。特殊的身份决定了特殊的使命。开通运营后的郑徐高铁,将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沿线地区开放开发,拉动传统农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凸显价值;将在河南省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她还将在郑州局巩固路网中心局、枢纽局、“心脏”局地位,在着力打造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祖国立交桥”的伟大实践中,使出“洪荒之力”! 面对郑徐高铁,我们感慨,她是为郑铁人的敢打善胜精神作注而来。郑徐高铁从开工建设到开通运营,郑铁人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实实在在的突出业绩,践行并弘扬了“振奋、担当、创新”精神。因此,郑徐高铁堪称郑铁人的“功德碑”。同时,郑徐高铁还是一块检验郑铁人敢打善胜能力的“试金石”。郑徐高铁开通后,我局高铁运营里程达到.2公里,突破公里关口,全局铁路运营里程达到.9公里。在铁路运营里程增加而全局职工总量控制的大背景下,全局人力资源改革必然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高度的大局意识和强烈的服从意识,强化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积极的创新精神,确保郑徐高铁顺利运营,确保全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面对郑徐高铁,我们坚信,她更是为郑州局的创新发展加油助力而来。当前,我局正值爬坡过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完善的路网结构、先进的技术装备、持续的盈利能力、科学的生产组织、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一流的员工队伍”是我们的发展目标,“高端化引领、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信息化支撑、项目化推进”“六化同步”是我们的发展战略。郑徐高铁开通后,我局在全路乃至全国客运市场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扩担当、加始发、增通过”“多开快车、多开好车、多开效益车”的客运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更加扎实,全局发展目标将更加清晰,全局发展战略的支撑将更加有力。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还需快马加鞭。郑徐高铁的开通运营,必将成为郑铁人展示新风采、实现新作为的宽广舞台,必将成为助推中原铁道爬坡过坎、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 通讯类:《一路有戏》年10月22日《中原铁道报》 向上滑动阅览 “快看!银环的娘来了。”“可不是嘛,还有唱《红灯记》的虎美玲,《卷席筒》里的小苍娃……”10月8日清晨,一大批老年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郑州火车站5站台,准备踏上即将开往新疆的Y次旅游专列。当看到众多戏曲名家和他们同行时,不由得喜上眉梢。 6时42分,由郑州客运段值乘的Y次专列缓缓启动,载着10多位戏曲艺术家和多位戏迷游客开始了为期10天的幸福旅程。这是由河南省文化厅、郑州铁路局、伊宁市市委及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豫剧院、河南中原铁道旅游集团、大河报、恒品文化·戏缘APP承办,首趟由郑州发往新疆的“戏缘号”文化旅游专列。 作为河南中原铁道旅游集团精心打造的“铁”字号旅游品牌——中原快车,至今已开行近千趟。这次由多方联手、强力推出的“戏缘号”文化旅游专列,囊括了莫高窟、月牙泉、葡萄沟、火焰山等风景名胜,同时还特邀艺术家与戏迷游客一路互动,将听戏、看戏、唱戏、学戏贯穿始终,不仅是对河南文化的发扬传承,更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落实旅游“援疆”计划的又一次创新。 张贴在包房门口的大幅戏曲海报,摆放在餐桌、报栏的精美画册,游客从踏进车厢的那一刻起,就仿佛进入了一个戏曲的世界。开车后不久,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擂台赛在列车上拉开帷幕,来自郑州、洛阳、项城等地的戏迷同台竞技,堪比专业级的演唱赢得阵阵掌声。汪荃珍、杨华瑞、范静等戏曲名家现场点评,唱起各自的拿手名段,令戏迷游客大呼过瘾。 戏曲因旅游而生动,旅游因戏曲而厚重。河南戏曲名家和戏迷游客在游览观光时,把河南豫剧带到了新疆。10月10日下午,一场特别的戏曲装扮活动在莫高窟九层塔对面激情上演,艺术家亲自为“戏缘号”车厢擂台赛的前五名游客进行戏曲装扮,指导舞台姿势、台步,与现场戏迷亲密互动。85岁的艺术家杨华瑞有感而发,即兴演唱《朝阳沟》“下山”选段,引来众多游客驻足围观,一片叫好。 10月13日,一场美轮美奂、诗情画意的视听盛宴“豫疆一家亲”——中原快车“戏缘号”专场晚会在新疆伊宁市伊宁体育馆盛大开幕,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虎美玲、《梨园春》金奖擂主孙鸿雁、曲剧表演艺术家海连池之子海波等艺术名家齐聚,《抬花轿》《朝阳沟》《花木兰》《陈三两》等著名戏曲精彩纷呈,让这场晚会成为了年豫疆两地人民最美的一场聚会。 天山、草原、葡萄沟;餐车、酒店、候车室……旅途中,“戏缘号”专列的戏迷在艺术家的陪伴下,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他们把拍摄的照片、视频通过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一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速铁路核心技术,高铁动车组技术实现全面自主化,中国高铁总体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成功下线以来,年7月,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行试验基地,开展时速公里及以下型式试验。同年9月至年5月,在大同至西安高铁原平至太原高速综合试验段,开展型式试验和运用考核。今年5月,在郑徐高铁开展运用考核。7月,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从时速公里逐级提速至时速公里,并完成高速重联和交会试验。 对外报道通讯类:《白文峰:守护高铁的“千里眼”》 《人民日报》年9月13日 向上滑动阅览 9月10日,郑徐高铁开通,它结束了杭州到郑州、西安方向交通不便的历史。高铁的顺利开通,离不开守护高铁通讯线路“千里眼”们的默默付出。白文峰正是其中之一。 “爸爸,你那么长时间不回家,还认识我吗?”9月2日晚,坐在疾驰的火车上,34岁的郑州通信段郑徐高铁商丘通信车间主任白文峰再次打开 从商丘到郑州,是白文峰回家的路,也是刚开通的郑徐高铁的沿线路段。为确保郑徐高铁按时开通,白文峰一个多月没回家。 商丘通信车间,是郑徐高铁郑州铁路局辖区内唯一一个通信车间。通信车间负责郑州东至砀山南站公里线路、79处通信基站、42个通信机械室以及皮长公里光电缆的施工配合及通信系统维护。 去年7月,郑徐高铁通信线路开始建设。白文峰和施工单位工人同吃同住,随工检查。一年里,他累计检查线路次,发现问题条。因为对施工标准要求严,皮肤黝黑的白文峰被大家称作“黑脸包公”。 有一次,白文峰检查刚建好的基站,发现电缆埋浅了10厘米,“这必须得返工!”他态度坚决。施工方则认为,“工期紧张,只差几厘米,能通融就通融。”白文峰不答应,他把问题反映到了项目“问题库”,还对检查时没有发现问题的同事进行了处罚。“‘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作为党员,必须时时处处讲认真。”白文峰说。 来郑徐高铁线路前,白文峰在郑西高铁工作,专门负责通信故障维修。他发现,不少故障都源于前期施工不按标准。结合以往经验,他在郑徐高铁施工之初积极参与设计定标,补充完善了18条通信设备施工标准。 郑徐高铁联调联试阶段,白文峰带领同事检查、统计沿线79个基站通信系统的运用质量。由于白天列车运行,高铁线路只能在凌晨0点到5点的“窗口期”作业。记不清多少个夜晚,白文峰和同事头顶星光,在郑徐高铁区间穿梭。针对调试通信设备存在的问题,他们查数据、找厂家,一一查找原因,及时解决。 在白文峰的办公室里,有一幅2.2米长的通信系统图。这幅图由白文峰和同事绘制,详细标记负责范围内的通信机械室、基站及光电缆线路。白文峰喜欢画图,讲解技术问题,他一般都是边讲边在纸上画,“做通信的,只要能把线路图画出来,就能快速找到故障。”他说。 细致的工作习惯,养自12年前。当时,白文峰毕业来到郑州通信段,每天跟师傅研究通信设备。他把学到的好方法、小窍门,一个不落地记在本子上。业余时间,他查书籍、学原理,研究通信设备板件构成,默画系统组网图。一年后,他不仅能独立处置通信设备故障,而且对段内所有的通信设备构造、原理及功能都了如指掌。参加工作12年,白文峰巡视检修通信设备2万多台(套),未出现一起责任事故,他也被同事称为高铁的“千里眼”“顺风耳”。 为保障郑徐高铁的顺利开通,白文峰脑子里的弦始终紧绷着。这不,回家的列车刚行至民权县,白文峰就从座位上跳了起来,不住地往窗外探。不远处,工人们正在拆卸一座铁塔。 原来,几月前,白文峰和同事排查发现,郑徐高铁沿线22处通信运营商铁塔存在安全风险,需要降高或拆除。由于建塔花费不菲,所有方拆除积极性不高。为了这22个铁塔的顺利拆除,白文峰一遍遍打电话协调。正在拆卸的,正是最后的几座铁塔。 “明天回商丘,就去现场检查。”白文峰马上打通电话安排工作,“不能留任何安全隐患。” 夜越来越深,白文峰在车上睡着了。回家后,他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陪家人,第二天晚上,他再次从这条线路返回岗位。 如今,郑徐高铁开通,商丘到郑州的车程缩减到一小时。或许,他可以常回家看看。 优秀新闻业务论文浅谈新闻创作中的冷思考 《新闻纵横》年第4期 向上滑动阅览 浅谈新闻创作中的冷思考 张耀云 时下,焦点、热点新闻似乎每天都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尤其一些新闻经常会被各大媒体快速转载,一时间可谓铺天盖地。在信息量极速膨胀,传播渠道日趋多样的今天,新闻也有了明显的互联网时代印记,一些媒体朋友不时会自嘲,新闻也需要刷存在感。 作为新闻人,面对如此局面,不可谓不纠结。面对真真假假的新闻线索,纷繁复杂的信息来源,究竟要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创作出符合大众需求,具有时代感的好新闻呢? 要善于从冷思考中发掘新闻价值 每一名新闻人在初入行业的时候,都会听到一个金科玉律,就是新闻要讲究时效性,新闻人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在许多新闻现场,不难发现,记者们始终遵循着这样的行业准则,在得知新闻事件发生后,马上奔赴现场,客观真实地将所看所听写进报道,及时发出。 近些年,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铁路工程上马,许多新线开通,记者们经常会在最快的时间里将这些开工、开通消息见诸网络、报纸和电视。由于负责宣传报道的单位提供的通稿,报道呈现出了众口一词、千篇一律的现象。 破解这一尴尬的现象,就需要记者要在面对热点新闻的时候,保持冷静的思考,在新闻创作中要养成多思、善思的习惯,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新闻。 优秀的新闻报道一定是符合时代主流发展,能预见行业发展趋势的作品。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在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察觉和敏锐分辨某个事实有无新闻价值和新闻价值大小,依靠的就是冷静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决定了对新闻的判断、鉴别和预见。 作为企业媒体人,由于从事的是行业性的报道,一定要详细了解行业的特点,准确掌握企业发展的脉络,认真养成“吃透两头”的习惯,即一头要对宏观层面、全局性走势准确把握,吃透党和国家对铁路行业的政策,对中国铁路改革发展的形势、趋势以及带有共性的热点、难点的判断要了然于胸。另一头要吃透铁路各单位的发展状态,一线车间班组的工作状态,以及职工对于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探索实践方法要了如指掌。 记者采写好稿件,绝非一般的发现新闻、报道新闻,更需要探寻和挖掘那些深藏不露但含金量高的事实,追求并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要求记者必须具有相当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因为有些事实的新闻价值是显性的,能一眼看出,而有些则是隐性的,并不能一下子识别。比如在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的获奖作品《高铁上的生命接力中》,新闻事件原有的显性信息是产妇高铁产子,列车紧急停车18分钟,而背后的隐性信息则是事件发生正值铁路政企分开后3个月,一些社会媒体对铁路成为企业后,是否会以盈利为目的,舍弃企业责任引发了一些讨论,讨论引发了社会对铁路的种种质疑,面对18分钟的停车救援,责任与效益会成为铁路人纠结的问题吗? 文章中用这样的文字回答了这一问题:高速铁路的运行有着严格的运行时间图,改变一趟列车的正常运行时间就意味着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几十趟列车的正常运行,21日恰好是周末,在这个时间段,京广高铁的列车运行密度是一天中最大的。调度、运输、车务、机务等多个部门都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交路的调整。 人民铁路为人民,这是铁路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价值观也早已融入了每一名铁路人的血液里。文章中,通过诸多细节的描写,乘务员、车长、热心旅客、未曾露面的司机、调度等人物,也各自展示出了鲜明的人物特点,从车上众人施救的接力到社会爱心的接力,让人感受到一股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力透纸背。 冷思考的能力是新闻修养的体现 在文物鉴赏界,有一门学问叫“眼学”,凭着个人长期练就的眼力来分辨文物的真假,支撑这双“慧眼”的,是个人的艺术修养和考古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掌握运用能力。同样,在新闻工作中的出彩表现需要良好的新闻修养来支撑,冷思考的能力就是这种新闻修养最好的表现。 新闻记者引领社会的民间偏方治白癜风白癜风产生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