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认真按照市委十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谋划年工作目标,紧紧围绕总目标,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突出重点做优一产。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紧紧围绕农牧民持续增收这一目标,着力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精品农牧业上下功夫,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净增元目标。立足优势做强三产。发挥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优势凸显、质效升级。提质增效做大二产。以产业转型和促进就业为中心,着力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植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上下功夫。伊宁园区突出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差异化定位产业方向,充分发挥“一区四园”格局中“后厂”功能,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生物技术、进出口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优势资源转化加工区。边合区、高新区按照“产城融合、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高起点谋划战略新兴产业,增强产业聚集度,提高核心竞争力。高标准推进苏拉宫工业园、新天煤化工循环经济园现有项目建设,全力支持新天2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提升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着力打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5个中小微企业园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刺绣、工艺品等特色民生工业,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产品加工型、配套服务型、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微企业,把园区打造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孵化器。 厚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全面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高标准提升伊犁河景区品质,加快开发两岸观光娱乐、休闲康养等项目,打响“塞外江南·康养胜地”品牌。开发建设伊犁庭院式民宿客栈,打造“伊犁味道”原生态民俗体验游精品街区,提升布拉克、苏拉宫等6个民俗文化村发展水平,引导村民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实现就业、得到实惠、走向富裕,力争旅游人数、综合收入增长30%以上。 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大力发展露地蔬菜、保护地蔬菜和特色农作物,提高闲置温室大棚利用率。强化牲畜防疫体系建设,加快品种改良,继续提升8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功能,引导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满足市民体验生活、回归自然的需求。进一步健全农副产品营销网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溯源体系,加大生产流通环节监管力度,确保农副产品绝对安全。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按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基地化的要求,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着力培育农牧民增收主导产业。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体系,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附加值。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促农增收的重点来抓,力争年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6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6.9亿元。大力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工程,加快实施以旧宅拆除、危房改造为重点的村容整治和以人畜分离、垃圾处理为重点的环境治理,完善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年内创建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3个。(伊宁市文广局陈莉莉供稿)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假如何治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