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山脚下看绿水秦淮,在夫子庙旁观塞北风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5月19日,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与新疆伊宁市第三中学的同学们共同努力,通过网线“跨越”公里举办了“云”上班会,讲述红色故事,分享南京、伊犁两地的风土人情。 活动开始前,南京二十七高高一(4)班的同学们早早就坐在屏幕前等待伊宁三中高二(10)班的同学们上线。“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见面,但能通过视频见到大家我们还是很开心。”下午4点,来自两个班的一张张开心又好奇的脸庞出现在屏幕上,首先以观看两校宣传片的方式来了解彼此。“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兵团精神就是不让祖国的一寸土地从我手中流失”,江南的人文底蕴与边疆的壮阔雄伟互通往来。 现场,南京二十七高与伊宁三中的同学们分别介绍了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乔尔玛烈士陵园守墓人陈俊贵的事迹,采用提问、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互动。“你们认为什么是兵团精神?”“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是什么?”两个班的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在同学们自己的探索中有了答案。 高一(4)班的高润韬同学说:“新疆的同学们介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守墓人的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守墓人陈俊贵的事迹,他和战友们在80年代来到新疆修筑公路,被暴风雪困在天山深处,战友们都牺牲了,他是唯一的幸存者。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守护着战友的陵墓。他的这种甘于奉献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据了解,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高一(4)班的班主任丁海峰老师曾作为“万人援疆支教计划”的数学教师代表,赴伊宁市第三中学展开了为期一年半的教学工作。不久前,两个班已经结成了“联谊班级”,同学们一对一结成伙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高一(4)班刘光耀同学表示,尽管还没有与自己的新疆小伙伴正式开始交流,但自己非常期待今后可以相互了解。“之后我希望可以和他介绍南京,介绍我们学校,我也会向他请教新疆当地的情况,交流学习方法,”刘光耀同学说。 “这次‘云’上班会不仅是两个学校之间的交流,更是南京、伊宁两地文化的交流”,伊宁市第三中学副校长唐厚东表示,党的百年历史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希望两校的同学们在伟大信仰的感召下,将党的精神内化于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下去。 通讯员高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刘梦琦王雪瑞 本文来源:扬子扬眼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lingzx.com/ylsrk/12296.html |